|
|
|
地址:陕西省安康市 |
|
|
邮编:725000 |
|
|
电话:0915-3281119 |
|
|
传真:0915-3115515 |
|
|
手机:13992502869 |
|
|
邮箱:xubo@guosang.com |
|
|
网站:www.guosang.com |
|
|
|
安康果桑产业化建设项目 |
|
桑树新品种———果桑
果桑是以产果为主。果叶兼用桑树的统称。它是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历经10余年心血,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,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培育出的桑树系列新品种。果桑所结果实叫桑椹,子粒大、结果早、产量高、植株矮化、管理简单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是果桑的显著特点,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种植。目前已经推广的果桑系列新品种有红果1、2、3、4号和大十、白玉王、8632等。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:
建园标准 先开定植沟,沟深50cm,宽60cm,沟底铺一层厚20cm左右的稻草,上覆10cm左右的表土,表土上再施鸡粪、复合肥,然后回填土。每亩地可施稻草1500kg、鸡粪2000kg、复合肥50kg?穴或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、复合肥20公斤?雪。定植密度:普通地块株行距为0.8m×1.5m,亩栽555株;肥沃地块株行距为1m×2m,亩栽333株。定植时将苗木放于填平的定植沟内,并将根系理顺使其向四周伸展,然后培土踩实,浇一遍透水。
整形修剪 定植后的苗木在距地面20~25cm处短截定干。每株果桑当年可萌发新梢5~6个,新梢长至20cm时摘心。第二年6月初,当桑椹成熟采收后,结合整形进行夏季修剪,所有的结果母枝均留2~3个芽短截,促其萌发新梢,作为下年的结果母枝。短截的时间宜早不宜迟,以保证新梢有充足的时间生长,以便积累营养进行花芽分化。每年都要在桑椹采收后短截,以逐步形成低干树形。冬季修剪时,要将夏季萌发的弱小枝和腐虫枝全部从基部剪除,并将保留的结果母枝适当短截,一般剪去枝梢顶端的20~25cm。
夏季管理 ①抹芽。抹芽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,主要是抹除主干上萌发的不定芽和结果母枝基部的弱小芽。②及时采收。桑椹于5月上中旬成熟,当桑椹由红变黑,果梗由青变黄白时表明桑椹已成熟,应及时采收,以防风吹脱落。③夏季修剪。夏季修剪一般在桑椹采收后,应将所有的结果母枝剪除,只保留基部2~3个芽,促其萌发新梢。夏剪后10~15天即有大量芽萌发,应及时抹芽定梢,每枝保留3~5个新梢作为来年的结果母枝。
水肥管理 果桑需水主要是在春季萌芽期和夏剪后的萌芽期,这两个时期应及时补充水分。每年冬季于定植行中间开沟施肥,施肥方式及施肥量按建园标准。6月初夏剪后,亩施碳氨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。始花期和幼果期可分别对叶面喷施一次0.25%的磷酸二氢钾与天然芸苔素混合液,以提高果实含糖量,促进果实早熟,保证果大色艳。
病虫害防治 危害果桑的害虫主要有桑尺蠖、桑毛虫、菱纹叶蝉、桑天牛等,病害主要有褐斑病、炭疽病、白粉病等。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:每年冬季将修剪掉的枯枝落叶焚烧后,结合施肥深埋;萌芽前用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对枝条及全园进行消毒;7、8、9月是高温多雨期,应每隔10~15天喷一次40%的氧化乐果1200倍?穴或敌杀死2000倍?雪加75%的甲基托布津1200倍?穴或75%的百菌清800倍?雪液,以防治桑毛虫、褐斑病等。
桑(Morus spp)桑科桑属,落叶乔木或灌木,株高可达10m,胸径50cm,树皮黄褐色浅裂,根系发达;无顶芽,芽鳞3-6片,覆瓦状排列;小枝细、柔韧,具乳汁;单叶互生,卵形、卵状椭圆形,基部心形。桑树雌雄异株,穗状花序,果实为聚花果,由许多卵圆形的外部有肉质花被的瘦果组成,成熟时暗紫色或近黑色,稀有白色。我国是桑树的起源中心,种质资源极为丰富,保存桑树种质资源近3000份,桑树木材材质坚实,体形美观,富有弹性,可用于建筑、雕刻、家具等,桑叶饲蚕,桑椹既可鲜食,也可开发成桑果产品。桑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,是优秀的乡土树种。
我国的蚕桑分布,从农业气候区划分析,全国1300多个养蚕县(市),除新疆的南疆蚕桑区外,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区内,尤以该区的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较集中。该区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活跃,湿润多雨,光、热、水资源丰富,特别是亚热带蚕桑区,极适宜桑树生长,四川、江苏、浙江三省桑园面积占全国总面积50%以上,山东、安徽、广东、湖北、广西、陕西、河南等7省占桑园全国面积的30%,江西、云南、山西、新疆、湖南、贵州、河北等省(区)均在数万亩以上。从地理位置分析,这些桑园分布在平原地带和半丘陵地带的约各占30%,分布在山地的约占40%左右。
蚕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为对付产业竞争与经济规律作用,近年来,蚕业技术强调在兼顾蚕茧产量、质量的同时,重视开发桑椹果品资源,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,提高林业的综合经济效益。
果桑(mulberry)是以采摘果实(桑椹)为主的一类桑树,根据栽培密度,剪伐形式,肥培管理等方面技术措施来调节控制果椹和叶子产量,达到果品与产茧双丰收,提高果桑的综合经济效益。目前通过选择培育方向,利用我国丰富的桑种资源,选育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果用或叶果两用价值的桑品种资源。代表的品种有大10、和田系列、东光大白、格鲁诱2、4号、新疆药桑等,其中大10为自然三倍体,在中等立地条件下,亩产桑椹800-1000千克,产桑叶1200千克。
桑果(椹)药用历史悠久,在中药上医有较高声誉,其保健药用价值在古籍药书如《中国大药典》、《本草拾遗》等上均有记载。中医认为,桑椹味甘性寒,具有生津止渴、滋阴补血、明目安神等功效,桑椹营养丰富,具有酸甜可口、药性平和等特点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桑椹有增强免疫功能、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、防止人体动脉硬化、促进新陈代谢作用,长期食用桑椹可以延年益寿。桑椹自古以来作为水果和药材被应用,现已被卫生部列入"既是食品又是药品"的名单。
我国对桑椹的研究报道较多,包括药理作用、临床应用、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。桑椹不仅作为中药在中医临床和医药工业上应用,而且在食品工业中也越来越广泛的被开发利用。目前已经开发桑椹饮料、桑椹酒、桑果酱和桑椹红色素等产品。
桑果汁饮料含有多种营养成分,其显著的特点是不含人工色素和防腐剂,现已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证书,符合当今饮料消费的发展方向。现在我国的果汁及果汁饮料总消费量约100万吨,以桑果汁饮料占0.1%市场份额计算,即达到0.1万吨,我国的桑果汁饮料还远远低于这一水平。
利用桑椹发酵生产的桑椹酒,不仅保留了桑椹的绝大部分营养成分,还具有色泽鲜艳、酒香浓郁、酒体丰满醇厚、酸甜适中等特点,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。据广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,桑椹酒中所含的白黎芦醇是市售名牌干红葡萄酒的两倍,具有软化血管、增强免疫力功能等功效。桑椹酒既有果品资源丰富的优势,又符合国家酿酒业向低耗粮、低酒精度转变的产业政策,更能适应酒类消费市场的变化。
果酱是很多西方国家人们生活上的必需品,有很大的出口潜力;在国内随着人们吃用西餐人数的增加,果酱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扩大。果酱是桑椹果汁生产过程中的附属产物,一般每生产1吨桑椹原汁约排出0.6吨左右的果渣,其中较细的果渣用于生产果酱。所以说,桑椹果酱的生产成本非常低廉,但市场价格因其味道鲜美,独具风味而占有很高的价位。
桑椹红色素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,尽管目前生产成本很高,但符合当前食品色素的发展方向。随着当今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艺的改进,桑椹以其花青素含量高、色素稳定等特点,成为其他果品无法替代的色素鲜果。
桑作为优秀的经济林树种进行深度开发,历史悠久,逐渐孕育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专门学科,包括蚕桑学、茧、丝绸学等专门学科、推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。随着人们对桑 的开发进一步深化,特别是我国加入WTO,要求各项农业产业都要精心设计、尽快完善,提高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。蚕桑 产业也不例外,不能仅仅只重视桑的产品市场以及技术领域的开发,包括蚕桑的茧、丝绸,果桑 的鲜果及产品加工,而忽视桑在生态林业、防沙治沙、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,忽视开发乡土树种的重要资源;更不能孤立地为完成国家提出的退耕还林任务,而忽视对主要的树种、林种选择。挫伤农民发展生态林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果桑作为重要的生态林业树种进行开发和利用,主要是由桑树的生物学特性、生态学特性和突出的经济效益决定的。果桑的根系发达,生长能力强,根系自然伸展面积是树冠投影面积的几倍。桑树作为优秀的乡土树种,耐旱,耐轻度盐碱和重度修剪,耐土壤贫瘠,造林成活率、保存率高,枝条柔韧,树冠冠幅大,固土效果好。据《榆林报》报道,1991年6月7日,米脂县遭受特大暴风雨袭击,冲毁农田7067公顷,而孙家沟35度陡坡果桑片林经受住严竣的考验,陡坡不仅没有被冲毁,而且土壤基本没有受到冲刷。果桑对土壤适应性广,丘陵山地、平原、滩涂及三荒宜林地均可综合开发利用。果桑 的适生区纬度跨度大,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栽种,特别是黄河流域、长江流域等蚕桑区,栽培历史悠久,技术先进,有得天独厚的条件。为提高现有桑园的经济效益,适宜对桑园进行嫁接改造,降低投入成本,抚育管理费用。主要城市市郊宜投资开发鲜果采摘园,每年春季向附近城市供应鲜果。
发展果桑经济,不仅仅造林成本低,立地条件要求不高,更应从国家林业局提出的六大林业工程及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出发,立足于实际,挖掘乡土资源,建设一个防沙治沙,水土保持工程示范区。实现从单纯的桑蚕业向复合型现代的蚕桑业、果品综合产业方向转变。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,以"两高一优"大林业的思想为指导,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的这个主旋律,全面提高果桑种植水平,推动鲜果果品业,鲜果加工业,蚕种生产,果桑育苗,蚕种供应,蚕茧生产、收获,蚕丝织绸与各生产环节配套的产、加、销一条龙和农工商齐发展的产业格局,通过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,促进果桑生产水平的提高 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|
〖2005-04-03〗 |
|